野荸荠是一种主要靠鳞茎繁殖的恶性杂草。它有很强的再生能力。只要球茎还在,它们就会继续产生侧芽。除草剂只能杀死地表的侧枝,很难杀死。地下鳞茎,如何防治这种杂草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一、野生荸荠的发芽特性
野生荸荠种子的发芽率很低。主要靠鳞茎繁殖。发芽温度为12-40。 12时有零星发芽,25-30时发芽率显着增加。 5-10cm土层发芽率最高,可达80%以上。野生荸荠寿命长,球茎埋入土中5年仍能发芽。球茎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。一个球茎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繁殖109 个球茎。植株被砍11次后仍会出现植株,增加了防治难度。
二、稻田野荸荠的防治方法
1、野生荸荠依靠球茎繁殖能力强,球茎为其羽化提供充足的养分。移栽后7天用苯嘧磺隆、吡嘧磺隆等药剂封闭水稻,对野荸荠防效不佳。
2、在防治主要靠鳞茎繁殖的野生荸荠等多年生莎草时,需要考虑药剂对鳞茎的防治效果。因此,建议在水稻移栽后使用二甲基四氯二甲胺盐、二甲基间氟脲、苯氟虫脲、氯吡嘧磺隆等药物进行防治。各种除草剂介绍如下:
(1)二甲基四氯二甲胺盐:对野生荸荠、特种莎草、狗牙根、人马子、水花生、水竹叶等阔叶恶性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。直播田:水稻3叶1心至分蘖末期,用鼎脱(53%二甲基四氯二甲胺盐水溶液)40-55毫升/亩;毫升/亩;混合使用:丁初+吡嘧磺隆、丁初+灭草松或丁初+五氟/五氟氰氟草酯/含秋蒿等。
(2)氟虫草酮(Harry):对稻田的野生荸荠、三棱草、荸荠等抗性阔叶草有特效。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(移栽后30天左右)施50-60克/亩。
(3) Benpyrazil-Metazone (Oter)、Pyrazil-Metazone:对野生荸荠有很好的防治效果,不仅降低球茎产量,而且使球茎明显变小。苄利安氟草酮(Oter)用于水稻中后期。水稻移栽后20-25天左右,直播后40天左右。用水獭10克兑水30斤喷洒。
(4)嘧磺隆:对野荸荠、三棱草、香附等鳞茎发达的杂草有理想的防效。可进行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。苗后茎叶处理每亩可用75%毒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5克,可根除敏感杂草。
以上就是稻田野生荸荠防治的介绍。我们在使用农药时,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,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使用,以免对水稻产生药害。
关于稻田野生荸荠的内容就到此为止。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。
推荐阅读:旱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科学防治